怀化市“十三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

作者: 来源:365在线体育 点击数: 次 2016-12-15 09:20:32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委高度重视下,怀化市公共文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怀化市公共文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怀化市现代公共文服务体系,发挥文化体育的重要作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度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全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任务。快构建现代公共文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和体育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促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编制本纲要。
 一、文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1、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我市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红色文化、和平文化、民俗文化、洪商文化、福寿文化、宗教文化等构成的多元文化特征,使我市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文化特征。近年来,地方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地整合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共有1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遗址、古墓葬、碑刻、纪念性建筑等1654余处。全市已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文体设施建设上,全市现有文化馆15个(市级1个、县级14个),建筑面积26400 m²;图书馆15个(二级馆7个、三级馆8个),建筑面积24731m²博物馆、纪念馆9个(国有7个民办2个),展厅总面积11217 m²剧院(场)34个(市级4个、县级15个、乡级15个);国有文艺院团7家,电影公司13家,影剧院13家;新建市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8360平方米;新建乡镇文化站290个(129个被文化部评为等级文化站),建筑面积75747 m²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115个,平均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网点3850个,农家书屋3953个;启动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完成中方县、洪江市建设任务;启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已完成建设任务27261户;体育设施上,市本级建成市体育中心1期、2期工程,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麻阳等5县区公共体育中心(馆)已投入使用,中方等5县市公共体育中心(馆)正在建设。全市共有体育场地3625个(其中室内57个),场地面积43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79套、健身路径239个。这些设施构成了我市文体工作的基本网络,是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体服务的基本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上,开展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该项目2009年实施,全市每年放映公益电影46000余场次,基本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目标;2010年开始,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全市每年送戏下乡800余场次;围绕“423”世界读书日,每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2年起,全面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活动服务质量、参加人次不断提升;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活动次数、参加人次稳步提升,2015年,仅市本级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60次,参与人数超过50万人次。大力开展节会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了通道侗文化、芷江和平文化、洪江区洪商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4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2014年文化产业总产出突破90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超过35亿元,同比增长15 %。近年来,全市加大对中央、省委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的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聚焦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氛围。全市初步形成集花卉奇石、艺术雕刻、书画会展、民族服饰、手工制品、创意设计、艺术动漫、移动互联网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4、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进展。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做大做强出版发行产业,转变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体育发展现状
    1)制定政策
    制定《十二五怀化市体育局工作规划》和《怀化市全民健身工程方案》。现已完成“十二五”规划时间段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落实了怀化市全民健身工程方案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基本落实“三纳入”,怀化市按城区人口每人每年1元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大群体格局。
    2)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怀化全市共建设全民体育健身场馆、场地共3625个,其中:室内建设场馆57个,室外健身场地3568个,全民健身场地建设面积4356048平方米,全市常住人口为550万,全市人均建设面积约为1平方米。全市已完成体育中心建设的有怀化市、麻阳县、会同县、洪江区鹤城区、辰溪县共6中方县沅陵、通道、芷江、靖州、新晃、洪江市7个县正在建设规划,计划“十三五”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全部竣工后,怀化将建14个体育中心,可以基本满足全市、全省举办一般性体育赛事需求。
2、市体育局投入400余万元,建设了英派斯健身俱乐部,于2011年8月投入使用;投入375万元,建设了羽网馆,于2012年9月投入使用;2013年底市体育局投入200万元,完成《怀化市全民健身工程方案》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市城区广场共安装健身器材455件,建设面积30000余平方米。现体育中心固定会员达3000余人,全年到俱乐部健身人数达50余万人次。2015年投入70万元,建设了迎丰办事处12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共安装健身器材189件,建设面积10000余平方米。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怀化市行政村共3885个,2012年以前已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14套,2013年配套建设487套,2014年配套建设578套,2015年配套建设895农民健身工程转改5+1器材434共1329套全市合计完成了3109套,覆盖率达80%,超出“十二五”末全省覆盖率达60%目标任务。计划今年完成通道、中方、沅陵3个单位共151套农民健身工程更新任务,“十三”内完成全部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任务覆盖率达100%
4、健身路径建设。2013年以前全市健身路径共建104个, 2014年配套建设健身路径49个(体育总局4个), 文化健身广场路径26个, 2015年配套建设60个,2016年怀化全市326个社区完成配套建设健身路径242个,健身路径建设可达481个。计划2017年全市326个社区全部完成健身路径建设任务,社区健身路径建设任务覆盖率达100%
5、体育产业还于起步阶段,总量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速度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服务供给与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发展体育产业的物质条件基础较薄弱,重大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体育基础设施分布不均。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国有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动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体育产业政策不完善,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不够,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企业和产品品牌,专业人才不足。
3)“雪炭工程”项目
怀化市已审批“雪炭工程”项目单位有溆浦县、会同县、辰溪县、中方县、通道县、靖州县洪江区、麻阳县、新晃县共9个;体育场馆改造项目有芷江县1个。今年申报“全民健身中心雪炭工程现更名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有洪江市、中方县、会同县、新晃县、芷江县共5个单位。怀化计划争取2016年“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指标2个以上。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经费为800万元。
4)群众体育组织和队伍建设
怀化市体育局从2010年开始,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现在全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个,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61个,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63个,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6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为3300个,分别在各个健身站点免费指导市民的健身锻炼。
怀化市体育运动协会共19个,汽车越野体育运动协会正在筹备中。2015年沅陵县13个、辰溪县14个、溆浦县11个、麻阳县10个、新晃县9个、芷江县38个、鹤城区1个、中方县4个、洪江市6个、洪江区5个、会同县11个、靖州县12个、通道县5个,全市体育运动协会总数达到158个。
5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2016上半年围绕8·8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市城区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共17次,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2016全年计划开展全市全民健身活动70次、全省全民健身活动19次、全国性全民健身活动1次,将掀起“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高潮。要求每个协会每年举办2-3次全市性群体体育活动赛事,努力打造“龙舟大赛、穿越大湘西百公里毅行(怀化站)”、环怀自行车赛、登山联赛、篮球夏季联赛、足球联赛等具有怀化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现全民参与群体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参与人群越来越广,通过群众体育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全民体质。
)文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文化体育消费的日益增长,为文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2年,我市人均GDP达到23258元,正处于社会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阶段。城乡居民文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消费重点发生变化,推动了娱乐、休闲、健身、竞赛、旅游、游戏、传媒、通讯、计算机等文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催生了新兴文化业态,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旅游的互通和联动,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了文消费,文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为文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为核心,以创新、创意、低耗、低碳为特点的文化产业和以健康、休闲为特点的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委多次召开工作会议把文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文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3、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文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既对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我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发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文化投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文化人才特别是优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市民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等新的人文精神需要不断地培养,综合文明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一个中心、四个怀化”的新怀化发展战略目标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协调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人文环境和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发展大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坚持发展体育产业为健康产业,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把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变为创造性地实践“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发展理念的过程,为“幸福怀化”城市服务。
    坚持科学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文资源,逐步实现公共文服务均等化,统筹协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好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关系、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的关系。既强调整体推进,又善于重点突破;既遵循共性要求,又要彰显本地特色;既注重设施建设,又强调效益发挥。努力促进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把扩大开放、促进交流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与邻市及省内外其他大中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品牌效应。发挥我市特色文化优势、区域城市优势和区位优势,保护挖掘、开发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张扬城市文化个性,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怀化文化。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文化团队、品牌文化活动、品牌文化建设项目和品牌文化实体,带动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分类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按照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调节、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要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扶持发展政策。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重点,创新发展体育事业,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体育需求。同时,通过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的、更高层次的商品性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坚持体育与其它产业互动。围绕打造“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的战略布局,串联和整合全市的自然、生态、人文和旅游资源,创新发展内容、发展机制,推动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旅游的互通和联动,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初步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
 三、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与区域性城市地位相称,与传统历史文化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将我市建设成为文化风尚优良、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雅、文化综合实力较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位次实现明显前移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米以上再创建1-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积极申办和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单项特色体育赛事体育及其相关产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0.5%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
(二)目标分解
 1、逐步完善公共文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志性的文设施,加快城乡群众性文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文设施的管理使用,逐步形成以标志性文设施为龙头,群众性文设施为基础,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文设施和文服务网络,人民群众基本文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文服务水平。
 2、繁荣发展文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竞体群体、艺博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按照“三纳入”健身设施人均建设经费和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标准要求,争取政府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市、县执行“三纳入”分类标准,将市、县健身设施人均建设经费和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齐抓共建。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加大农村建设力度,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全覆盖和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综合体育活动场地,“十三五”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真正实现城市农村同步发展,全民健身,增强体质。
 3、做大做强文产业。按照“争项目、创品牌,抓改革、促发展”的发展要求,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项目建设为牵动,以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为支撑,拓展传统文产业领域,发展新兴文业态,创新文产品和文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市场主体,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系列文品牌,将我市建设成为湘西南地区文化资源集聚中心、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中心和文产品生产流通中心,文产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提高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4、逐步改善发展环境。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文化发展机制。在市场、版权、政策、资金、组织、人才等方面为文化发展打下基础,文化发展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5、举力提升文名城形象。开发利用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的红色文化、和平文化、商文化、福寿文化、历史与民俗文化,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开发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积极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提高城市对外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
    三)发展思路及战略
一是出台文件。市拟出台怀化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加快构建怀化市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实施意见》先后历经5个月时间,开了4次协调交流会,充分征求了15个相关市直单位和13个县市区意见建议,《实施意见》对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及动力、保障力度、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以及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做了详细说明。
    二是分类指导。为全面掌握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使《实施意见》能够更好的结合实际,我市先后组织三次赴鹤城区64个社区、鹤城区迎丰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洪江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调研主要以问卷、座谈、实地查看、资料对比等方式分别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中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基本服务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通过数据的掌握,分析全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存在的欠账,以便总结情况,拿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的创建工作。 
是积极开展洪江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我市洪江区已被列入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我市结合洪江区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型、便利性“的要求,制定详尽的目标任务,督促落实,力将洪江区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完成市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的精神,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市主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文体广新局选定条件成熟的街道办办事处、社区在2016年率先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我市文体广新局已拿出20万元购书经费为鹤城区迎丰街道办事处的莲花池、华丰等四个社区配备了社区图书室作为第一批试点,拟计划年底前,在鹤城区迎丰街道办事处的12个社区全面铺开;截止5月份,我市文体广新局投入近70万元,将群众体育健身路径器材在鹤城区迎丰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全部配备到位。同时,要求各地集思广益,充分挖掘辖区内各居民小区场地优势,紧锣密鼓、想方设法筹划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资金支持、设备配置方面我市实行三个一点”即市文体广新局支持一点;县市区委政府配套一点;办事处、社区筹措一点。争取在2016年建成有条件的社区平均每个月可免费观看1场数字电影、社区内中小学生平均每学期可免费观看2场次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演艺单位每年为有场地有条件演出的社区免费送戏曲等文艺演出;市艺术馆每年组织各社区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活动10余场次;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及非遗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社区内图书馆(室)、文化馆(站)、电子阅览室均能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各社区群众的公共文化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群众在各个社区的文化广场有组织的聚集一起跳广场舞、健身操、观看电影、文艺演出,利用各种健身器械进行适量运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社区成为积极健康、文化氛围浓郁的和谐家园。
是积极抓好市、县市区、乡(镇)样板区建设。从2016年开始要求市、县市区及乡(镇)各抓一个样板区建设。创建工作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法,全面稳步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结合“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战略,实施“幸福怀化七大工程”。即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推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成果,创作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与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基础性文化设施;文化特色弘扬工程。传承历史文脉,彰显现代城市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文化品牌塑造工程。做大做强品牌文化节庆活动,积极推进品牌文化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怀化文化的传播力,精心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加快文化市场开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发挥我市特色文化优势,积极建好农村文艺人才培训基地,搭建培养文化人才平台,实施吸引文化人才优惠政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依据怀化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和人力优势,扩展区域合作,着力培育和打造支撑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由内及外、点面结合的“一核、一圈、四基地”
    “一核”:城市核心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产业。在全国三线城市中率先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网络,建市民身边的场地、组市民身边的组织、搞市民身边的活动(赛事),引入国内外著名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特许和连锁经营,建立高、中、低档并存的商业化连锁服务体系。
    “一圈”:即以近郊和远郊的自然乡村为依托,建立环抱怀化市区的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依托怀化郊区县市丰富的森林和山水资源以及旖旎的田园风光,提升和改造传统的乡村旅游业态,整合资源,推出运动休闲农庄、运动山水人家、运动养生山吧、森林休闲驿站、田园垂钓渔村、乡野温泉风苑,推动乡村游、农家乐从初级的观光向高级的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转变,打造怀化特色的环都市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增优势、添亮点。
    “四基地”: 
    1、怀化市游泳后备人才基地:位于怀化市湖天开发区6号小区,由室内馆和室外池及娱乐设施构成,总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目前有教练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聘请教练员2人,管理人员1名。
    2、芷江县体操(蹦床)训练基地:怀化市体操(蹦床)项目训练场所位于芷江县体育馆内,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目前拥有教练员6人(男4人、女2人),运动员40人。
    3、通道摔跤柔道训练基地:位于通道县第四中学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目前拥有教练员2人,运动员60人(摔跤30人,柔道30人)。
    4、麻阳县皮划艇基地:训练场地锦江,学生宿舍位于通灵溪小学,拥有教练员3人,运动员25人。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公共文服务体系 
1、构建公共文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网络,提高人均拥有量,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县(市)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新建改造一批文化休闲广场及主题公园和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大院,以满足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本需要。到2020年,全市各县市区“四馆一中心”文体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文化设施数量、质量和人均拥有量居全前列。市级文化艺术场馆建筑面积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具备条件的要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做到有阵地、有机构、有经费、有人员、有队伍、有活动,其中200平方米以上场馆达到50%左右实现县县有标准图书馆、文化馆,100%的乡镇有标准文化站,100%的建制村和城镇社区有标准综合活动室的“三标”设施,免费服务完善,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县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广播电视发射台按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标准建设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推动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和企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社区和农村流动文化服务活动。艺术馆、文化馆要配备利用文化服务车、演出大篷车等设备,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辅导培训等服务推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广播电视数据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积极培育扶持民间组织、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相互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空间。到2020年,采取政府投入、购买、补贴文化服务等方式,面向基层、面向低收入及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每年在城区中心广场、主题公园等文化场地举办公益性文艺演出年均100场,公益性广场电影放映及送电影下乡,放映国产新片不少于1/3,同时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采取切实措施,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免费或低价的基本文化服务。全市公益性文艺演出年均1500各级各类公益性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累计350万人次以上,各级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累计100万人次以上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本达到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全市直播卫星用户覆盖率达到99.2%以上,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2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建立并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中心,县(市)区基层设立分中心,乡镇设立服务站,80%以上的村设立服务点
    3、丰富群众文活动。以市、各县(市)区艺术馆(文化馆)和图书馆为平台,以社区和乡村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广场文化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加强对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的鼓励引导,组织开展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和经常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重点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好“欢乐潇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文化节系列活动、“文化大拜年”活动、全民广场舞大赛”及文化下乡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办好首届“武陵文化艺术节”的同时,继续做好中国侗族大戊梁歌会、“中国·靖州·杨梅节”、“中国·通道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中国·飞山文化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怀化“三古”文化旅游节等地方性品牌文化活动。围绕8·8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市城区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高潮。每个协会每年举办2-3次全市性群体体育活动赛事,努力打造“龙舟大赛、穿越大湘西百公里毅行(怀化站)”、环怀自行车赛、登山联赛、篮球夏季联赛、足球联赛等具有怀化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扶持引导民营企业承办具有社会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
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鼓励农民兴办基层文化阵地。到2020年,基本实现在县(市)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社区和村有综合文化活动室的“三有”基础上,达到配套服务功能同步跟进的目标。二是推进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坚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原则,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组,推进10个重点乡镇文化建设。发掘整合地方文化、生态文化和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发展特色文化为着力点,树立特色文化乡镇品牌。继续深入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培育7-8个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是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服务活动,到2020年,全市13个县(市)区都有流动舞台和相应设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针对农村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鼓励兴办农村儿童文化园或其他文化设施。
)文化事业 
  1、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立足我市实施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充分发掘利用区域特色资源,聚焦城市发展新变化,聚焦感动城市事件和人物,增强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以全国性重大评奖活动和省级评奖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具有浓郁本地文化特色,具有较大影响的影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精品。坚持继承与创新传统文艺,推出一批电视、电影、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创作精品。推出一批以地域文化为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传记文学、文化随笔和长篇小说等文学创作精品。推出一批文艺理论、文艺评论和曲艺等方面研究成果。大力培养本地文艺人才,尤其是中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一批文化名人,形成“文化名人效应”,提升我市文学艺术水平和影响力。
2、推进文艺博图场馆建设。加快推进怀化市本级“两馆一中心”、县市区“四馆一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各级各类特色博物馆以历史文化、地方故事、革命之地、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为主题,形成较为完整的博物馆体系。到2020年,我市各级各类博物馆总数达到30座争取全市形成涵盖综合性、专题性、纪念性等各类型博物馆共存,国有与民办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博物馆分布格局。积极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社区分馆、行业分馆、专业分馆,不断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建设具有本市特色的图书馆三级服务体系。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一是分类制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增设必要的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和改进对文物保护开发单位的管理,支持引导民间收藏和文物鉴赏活动。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改进完善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文化遗址保护维修工程,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名街、古城古镇古村以及成片民居建筑群。认真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力争新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10-1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5处。继续做好国家发改委关于文物保护配套资金的争取工作。积极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大力争取中央财政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资金支持。二是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市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普查,搜集整理历史文化、口头文化、传统表演艺术及民俗文化活动、礼仪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做好陈列展示和研究管理工作。依法控制性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长效机制。重视传承人队伍建设,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承人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力争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 -15项;继续推进通道侗族村寨申遗核心价值研究、保护规划编制、遗产地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实现突破性进展,力争“十三五”期间通道侗族村寨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文体产业
加快我市文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5%左右。市体育中心突破1000万元营业额,全市体育彩票销售总额每年保持2.2亿以上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怀化湘商文化科技产业园、河西包装印刷科技工业园、玫瑰文化产业园;图书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国营市新华书店企业集团1家,过5亿元的昌顺广场书市1家;音像和电子出版物年销售过亿元的3家:银河电脑城、福兴数码城、麻阳路口家电城;艺术品市场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1家;小微文化企业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50家,过5000万的1家。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家,创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8家。
1、突出项目支撑,加大招商引资。一是着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重点推动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发展、艺术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典型文化企业、典型文化产业项目、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全市力争引进规模文化产业项目5个支持洪江区古商城旅游区、芷江和平园湖南人民抗战历史陈列馆、黔阳古城文化旅游基地等做大做强,支持玫瑰文化产业园雕花蜜饯生产示范园、铜雕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古玩艺术品市场等项目发展。
2、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一是创意设计业。推动侗苗瑶等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有怀化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动漫、游戏业。推广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标准,鼓励面向新媒体渠道的动漫游戏创作。办好怀化原创动漫艺术节。三是演艺、娱乐业。支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健康向上的原创娱乐产品和新兴娱乐方式,促进娱乐业与休闲产业结合。四是艺术品业。支持多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创新发展,鼓励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品。引导、培育和建设艺术品市场。五是工艺美术业。支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增加艺术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3、加快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依托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二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促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三是推动文化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及个人工作室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设计,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四是促进文化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向体育领域拓展,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体育动漫等新业态。丰富传统节庆活动内容,支持各地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举办特色体育活动。
4、加强部门协作,重视服务引导。一是强化部门协作,建立文广新、财政、工商、金融、经信、旅游、税务、国土等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交流,巩固和发展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等国家级民族文化节品牌。加快文化物流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产品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产业,培育和引进知名物流企业管理,提高出版物物流覆盖范围。二是加强对园区基地的指导和管理,出台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认定办法,开展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认定工作。三是加快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协同市直有关部门出台特色文化产业区县(乡镇、村)和特色文化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开展认定工作。四是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启动明星小微企业的评选。五是建立“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特色文化企业库”和“小微文化企业库”,对收录的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体育产业
1、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健身休闲业要大力推进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体育用品销售、场馆组织、管理活动、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形成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娱乐、餐饮、房地产等配套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怀化丰富的山地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体育局的合作,通过市场机制,打造3-5项品牌赛事,将体育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产品市场、体育中介市场进行链接,逐步建立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服务新格局。
2、体育旅游业充分利用怀化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度假升级。
(五)规范文化市场
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分工负责与齐抓共管、条块结合与以块为主、日常巡查与技术监管、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构建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网吧管理,着力推动网吧转型升级,最大限度的解决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加大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打击音像制品盗版规范音像市场秩序以城市郊区、农村集镇为重点,严厉打击色情演出等文化侵权和违法活动进一步规范娱乐场所经营秩序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健全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理顺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2、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竞聘上岗、能上能下机制
3、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重点投入重大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项目对政府主办的重大文化项目和活动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择优承办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规定限制进入的文化领域外,支持民资、外资投资兴办文化企业优化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的支出结构
五、重点项目
(一)事业项目
项目名称:
1、“两馆一中心”
1)怀化市博物馆拟建12000平方米,包括临时展厅、大厅、“五溪往事”主题展厅等综合建筑,建设规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怀化市群众艺术馆拟建6000平方米包括非遗展厅、非遗实物保管室、9间面积不等的舞蹈培训室、5间面积不等的培训室等建筑达到国家级标准 
  3)怀化市影视中心拟建30000平方米,包括500座的影院大厅、1000座的剧场大厅舞厅、KTV包厢若干。可接纳国内外大型歌剧、舞剧、戏曲、大型综艺晚会、大型交响乐演出。
2、怀化市体育中心第三期工程篮球综合馆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怀化市体育中心西北角,建设时间2015年至2017年,计划总投资1.27亿元。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600㎡,总建筑面积37075.17㎡,建筑高27.59米,地上5层,地下1层,设座位4321个,是一个以承接国际国内高标准篮球赛事为主的综合馆。
3、怀化侗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怀化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侗族、苗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集中连片,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全市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侗族3个、苗族1个,苗族侗族1个,人口200多万人。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通道侗族村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多处侗族、苗族村寨、建筑入选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省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44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30个,这些非遗保护名录多数都是侗苗文化。为有效保护好原汁原味的侗苗文化,拟建立怀化侗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产业项目
1、怀化本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怀化本业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怀化市城南本业大道288号,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本4800万元。已征地40亩,拟投资2.8亿元。经营范围: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创作展示、字画、古玩、根雕、奇石等。规划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具有规模大、业种全、档次高、辐射广、集中统一管理、综合服务性强的特点,以满足怀化市乃至武陵山片区的文化创意以及奇石、古玩、字画等行业发展的需要。创意园设计为仿古建筑,具湘西独特的民族风格,将建设成怀化独特的城市景观,为市民游玩、休闲提供一个新的场所;为更多创客和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充分发挥创意园的集群效应,提升创客的盈利能力,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平台。
2、玫瑰文化产业园。玫瑰文化产业园系通道现代农业玫瑰产业综合园之核心园区。内容与规模: 2014年至2016年新建玫瑰产业综合园2万亩,其中,核心区建设面积0.6万亩,辐射带动区面积1.4万亩,总投资38000万元。园区核心区划设生产示范、加工流通、科研办公、观光展示四个功能区。其中观光展示区,面积300亩,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婚纱摄影、文化展示基地打造,融合玫瑰文化、侗族文化、创意文化,建成集生产、科研、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园区,彰显玫瑰爱情、和平、友谊、奉献的灵魂。
    3、怀化铜雕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项目规划用地总建筑面积为27484.6平方米。规划园区内包括生产区、研发区、仓储区、办公区及生活区。分为三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规划建筑面积为12000m2。包括:铜雕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铜雕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铜雕旅游工艺品加工厂、生产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场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建设等内容。该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达产后产生销售收入约1亿元以上,能解决就业人数400~500人。
4、怀化印刷工业园。该项目位于怀化城区,有三个基地:分别是怀化工业园、河西经济开发区、湘商产业园。目前已引进入园企业10余家。其中,鸿裕印务有限公司已完成立项、征地15亩,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德国海德堡印刷生产线。并已于2009年6月份投产,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我们拟通过产业引导资金等措施,在印刷工业园区引进3-5家大型印刷企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力求怀化印刷产业覆盖周边40个县(市、区)。
    、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文发展的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推进公共文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文市场的竞争秩序,引导文事业和文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办体育”向“管文化、管体育”的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文单位向面对全社会文主体的转变。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重大文项目规划的讨论、设计,并及时将规划实施情况向社会反馈,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都来关心、参与文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文发展政策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文化、体育政策,完成小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起草怀化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主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选定条件成熟的街道办办事处、社区在2016年率先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抓好市、县市区、乡(镇)样板区建设。从2016年开始要求市、县市区及乡(镇)各抓一个样板区建设。创建工作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法,全面稳步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在扶持公益性文事业、发展文产业、激励文创新等方面,制订完善有利于我市文快速发展的公共文体政策和经济文政策,把文投入、文扶持、文产业、社会捐助、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将文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立项、资金、用地、拆迁安置等方面给予保证和优惠。加快发展文事业的地方立法步伐,制订一批加强文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三)拓宽文发展资金投入渠道。加大政府对文事业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重点加大对公益性文基础设施和基层文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标志性文设施、重大文艺作品创作、文活动、文资源开发等项目,采取多种方式予以重点扶持。通过采取设立专项资金的办法,逐步加大对文特别是重点文项目的建设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文建设,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等形式进入国家规定所允许的文领域,参与国有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产业发展格局。按照“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的原则,政府将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奖励等方式,对重点文产业及其产品、重大建设服务项目予以扶持。 
  (四)加强文人才培养工作。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鼓励大专院校开办增设特色专业,使之成为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选拔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文人才,赴国内外知名的媒体、文艺院团、大型文化集团、艺术、体育院校等学习考察、研修深造,重点培养一批高级文经营管理人才、文经纪人才。实施文人才共享工程,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文艺、体育专业人才。建立与文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文发展规律的文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艺术、竞技技能考核和鉴定机构,规范文人才的资格证书制度。对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竞技体育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
【字体: